稳增长、调结构、促升 级、增收入
(提高企业员工收入、企业利润、财政税收等收 入)有效抓手的结论,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新产品的开发为何有这么大的、超越以往经验的贡献?出现这种现象,是一因一果 的,还是多因一果的?
见微知著,应该来自于长期积累性研究基础上的“顿悟”。 回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这次“危机”的各种分析研究, 回答上述问题,大体有三方面的结论:
(一)找准了消除国际金融泡沫、重振实体经济的“穴位”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说到底是一场忽视实体经济、最终 导致金融泡沫破灭的危机,是一场被发达国家继之以经济发展不 足、政府过度消费、巨额债务放大的一场危机。这场危机的要害 是实体经济的供应与金融证券市场需求的结构错配,是物质财富 生产供应能力与社会福利需求过度消费不匹配。而这场国际金融 危机爆发后的次生危机又进一步扩大了供应与需求支付之间的结 构性矛盾,这使得原有生产供应能力产生过剩,原有的需求支付 能力的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原有的需求支 付能力的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这句话,指的是这场国际金融危 机之前有需求支付能力的机构及人群的需求支付能力下降了。但 是,这并不等于所有的人都没有需求支付能力了。因此,创造有支 付能力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就成为消除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关 键点与触发点,就成为打破市场需求不振僵局的突破口;而有支付
能力消费者的市场肯定不是原有供应结构的市场,因此,开发新产 品、新装备、新服务,就成为开发有支付能力消费者市场的最有效 抓手,成为扩大新的终端消费、出口消费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