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办案中心定位系统设计方案有哪些呢?

2018-04-26 16:00:42分类:解决方案4267

     近年来,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公安行业机关办案功能区等方面的执法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为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刑讯逼供等事件的发生,排除非法证据,进一步规范公安行业机关执法行为。也是呼应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通过完善法治规范、实施、监督、保障体系,让执法安全事故“零发生”。各地都按照“精品化、高标准”的理念,有力提升了公安行业机关的执法形象和执法公信力。

  为进一步完善办案场所管理使用制度,公安行业局出台了各项制度,明确执法办案场所管理使用标准,强化民警工作职责,标准化、流程化规范民警的具体执法行为。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办案场所规章及“四个一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议、专项督察、定期通报,强制“入轨”,提升制度执行力。

  但是光有这些硬件和制度是不能完全保证办案中心规范精细化管理的,为此,我们引入了物联网精确定位保障办案中心精细化规范化得以实施。办案中心智能管控平台,利用世界领先的物联网RFID精确定位技术,定位精度可达30cm,结合目前办案中心业务所面临的超期羁押,单人审讯,未按流程,脱岗睡岗等难题,既能防止涉案人员非正常事件的发生;又能涉案物品和涉案财物的规范化保管,达到“来有出处,走有去向”;还有就是督查报备和执法台账的规范化;第四就是防止涉案人员超期限滞留和案件超时积压问题的发生。

  智能办案中心定位系统方案简介:

  在设计方案时,除了考虑其功能外,在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容错能力及异常保护等方面也必须充分考虑。系统应利用现有成熟的无线、有线通讯网络作为主传输平台,相应的终端、防拆卸腕带持终端等设备与系统挂接,通过智能定位管控平台与主系统标准的专用数据库进行后台数据交换,从而使定位平台可以轻松的接入其他系统。

  基于各种定位应用技术需求,对于定位技术的精度和参数要求也不一样。我们在定位技术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研发出了基于ZigBee网络,引用2.4G无线通讯和RFID技术的室内精确定位系统。

  智能办案中心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2.1系统总体设计

  ①实现监控目标的有效识别和实时监测,使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

  ②为管理人员提供人员实时跟踪、超距报警、安全监控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一旦有突发事件,通过该系统立刻可以知道受控目标的位置或回溯运动历史轨迹情况,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运作。

  ③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④通过系统搭建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对本系统各监测设备统一管理,显示系统运行状态和监测参数等功能。

  通过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用于将室内模块获得的定位数据通过以太网网络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从而实现信息中心平台上查询、监控和管理终端。工作时,管理人员通过联网的系统平台进行追踪和定位目标。

  系统应充分融合RFID室内定位等高新技术,对押解全过程实现轨迹定位、实时视频监控、双向语音指挥、多级信息存储、联动报警等多项功能。

  


 

 

  2.2办案中心系统设计

  通过在办案中心布置RFID精确定位设备,在每一个流程都能做到精准控制。系统的流程包括:档案录入,人身检查,信息采集,看守待审,询问讯问等。系统可以按照每个涉案人员进行视频联动并录像保存,为视频快速核查提供了技术保证,一旦有问题发生了,整个过程都可以视频回放,而且针对涉案人员的录像点,目前其他技术无法达到,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可以保护民警,防止恶意投诉,最终保证执法规范化。执法场所设有全程录音录像系统、网上视频监控督察系统、执法办案场所管理系统,对犯罪嫌疑人进入场所后报备、进入、安检、随身物品存放、人员活动、休息、饮食全程监控,场所使用进行全程监控、实时监督。对各类执法安全细节全程信息化记录、流程化管理、全方位监督办案中心。

  智能办案中心定位系统组成结构:

  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软件是办案中心定位系统。

  系统硬件主要由通信链路、RFID标签、物联网无线节点、物联网定向监测器、物联网全向监测器和物联网络中继器、和通信链路组成。

  通信链路分为无线链路和有线链路,无线链路不需要添加其他硬件。它是RFID标签与物联网无线节点之间、RFID标签与物联网定向监测器之间、RFID标签与物联网全向监测器之间;定向监测器或物联网无线节点与物联网络中继器之间,通过射频信号交换和传送信息的链路。

  智能办案中心定位系统各层工作流程:

  

 

  4.1采集层

  ①RFID标签:每一个或一组证物绑定一个RFID标签,每个RFID具有唯一的ID标识,通过绑定的一维条码与一个或一组证物形成一对一的标识关系。RFID每1s主动地以规定的协议向外发射射频信号,包含标签ID号,标签电量等有效信息。

  ②物联网无线节点:主动的监测周围的射频信号,当收到有效的RFID信号时在协议帧上加上自己的信息,再将信息发出。

  ③物联网定向监测器:工作原理与物联网无线节点相同,但是识别范围比较小,通常放置在门口和空间比较狭小的位置,用于判断是否有证物通过。

  ④物联网全向监测器: 主动的监测周围的射频信号,并且通过以太网或RS485接口将收到的信息以及自身的唯一ID等信息传送到后台应用系统进行分析。是介于采集层和通信层之间的设备。

  ⑤手持终端:自动盘库。

  4.2传输层

  物联网络中继器:主动监测周围的射频信号,当收到物联网无线节点或物联网定向监测器发出的有效信息经以太网或RS485等传输方式传输至后台应用系统进行分析。

  4.3应用层

  完成成对采集数据的处理,以及功能实现。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