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解决方案涉及手环收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助手环收发机。
背景技术:
手环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种配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于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意义。市场上有各式各样材质的手环,已成为一种时尚元素,现在市面上还出现有特殊功用的手环,类似驱蚊手环、能量手环、芯片手环、钛金属手环、香味型手环等等。
现有的手环在需要一定的身份验证的地方(如健身房、体育馆、桑拿房等)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手环这种不同于标准卡片的异形物,且属于柔性物品,表面摩擦力较大,导致自动化机器很难做到自动收发,影响手环的普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手环的自动收发的问题,而提出的自助手环收发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自助手环收发机,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腔中的多个手环,所述壳体内腔螺栓固定连接有主板模块,所述壳体前端面开设有缺口台,且缺口台上端面设置有平板电脑,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上端面部位贯穿壳体上端面,所述第一滑槽左侧侧表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四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滑槽内腔滑动连接有压板,且压板前端面与第四步进电机输出轴焊接,所述压板下端面粘接有第二识别器,所述壳体内腔后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腔,所述第一滑槽下端面与转动腔内腔相连通,所述壳体内腔开设有高精度电子秤,且高精度电子秤上端面开设有第二滑槽,并且高精度电子秤上端面贴合有锥形盒,所述壳体内腔底部开设有出口腔,且出口腔前端面贯穿壳体的前端面,所述出口腔上端面焊接有引导管,且引导管下端面贯穿出口腔的上端面,所述出口腔外侧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步进电机,且第二步进电机输出轴贯穿出口腔的上端面焊接有第一识别器,所述第一识别器与引导管下端面相贴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动腔后侧圆端面封闭,所述转动腔前侧圆端面开合,所述壳体内腔焊接有半圆隔板,且半圆隔板与转动腔前端面贴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锥形盒侧表壁靠近下端面的部位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高精度电子秤左侧侧表壁呈弧形结构,所述高精度电子秤下端面靠近左侧侧表壁的部位与引导管上端面相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内腔前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步进电机,且第一步进电机输出轴通过转动杆与锥形盒外表壁焊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动腔弧形内表壁两侧开设有多个斜推板,且斜推板靠近转动腔两侧圆端面的一侧靠近转动腔的转动方向,所述转动腔弧形内表壁内腔焊接有多个折角铁钩,且折角铁钩处于互相靠近的两个斜推板之间中心轴部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内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步进电机,且第三步进电机输出轴处焊接有传动齿轮盘,所述转动腔外表壁通过开设有啮合齿与传动齿轮盘啮合连接,所述壳体内腔前后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且滚轮外侧均焊接有传动齿轮盘,多个所述传动齿轮盘均与转动腔外表壁啮合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由于采用了平板电脑对于使用者的识别,实现了平板电脑通过主板模块控制第三步进电机的转动,又由于采用了第三步进电机输出轴处传动齿轮盘与转动腔外表壁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了第三步进电机带动转动腔转动,从而实现了转动腔内的斜推板推动手环向折角铁钩方向运动,进而实现了折角铁钩勾住手环在转动腔内腔中转动,同时又采用了折角铁钩带动手环运动到锥形盒顶部位置时,此时由于折角铁钩的竖直端难以勾住手环,实现了对于手环通过重力从折角铁钩上脱离,进而落到锥形盒内腔中。
2、本发明中,由于采用了高精度电子秤对于锥形盒内手环的的重量进行检测,实现了锥形盒内部的手环数量的检测,以便于控制锥形盒内部的的手环的数量,又由于采用了第一步进电机带动锥形盒的运动,同时由于采用了锥形盒与高精度电子秤上端面开设的第二滑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了第一步进电机带动锥形盒滑动到引导管顶部,从而实现了锥形盒带动手环落到出口腔顶部的第一识别器上端面,同时由于采用了主板模块控制第二步进电机带动第一识别器的的偏移,实现了手环落到出口腔内部,以便于使用者从出口腔位置取出手环。
3、本发明中,当归还手环时,由于采用了平板电脑对归还者进行识别后,使用平板电脑提示使用者将手环放置到第一滑槽内部,又由于采用了第二识别器对于手环进行识别,同时由于采用了主板模块控制第四步进电机带动压板转动,从而实现了手环通过第一滑槽落到转动腔内腔中,以便于对于手环进行自动回收循环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自助手环收发机,包括壳体1以及壳体1内腔中的多个手环2,壳体1内腔螺栓固定连接有主板模块21,壳体1前端面开设有缺口台12,且缺口台12上端面设置有平板电脑4,壳体1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3,且第一滑槽3上端面部位贯穿壳体1上端面,第一滑槽3左侧侧表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四步进电机13,第一滑槽3内腔滑动连接有压板14,且压板14前端面与第四步进电机13输出轴焊接,压板14下端面粘接有第二识别器1401,壳体1内腔后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腔6,第一滑槽3下端面与转动腔6内腔相连通,壳体1内腔开设有高精度电子秤18,且高精度电子秤18上端面开设有第二滑槽16,并且高精度电子秤18上端面贴合有锥形盒7,壳体1内腔底部开设有出口腔5,且出口腔5前端面贯穿壳体1的前端面,出口腔5上端面焊接有引导管9,且引导管9下端面贯穿出口腔5的上端面,出口腔5外侧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步进电机901,且第二步进电机901输出轴贯穿出口腔5的上端面焊接有第一识别器902,第一识别器902与引导管9下端面相贴合,以便于手环2从引导管9内部落到出口腔5内部,以便于对于手环2进行自动的发放。
具体的,如图2所示,转动腔6后侧圆端面封闭,转动腔6前侧圆端面开合,壳体1内腔焊接有半圆隔板17,且半圆隔板17与转动腔6前端面贴合,使得转动腔6底部的手环2不会脱离转动腔6内部,同时在转动腔6转动过程中带动手环2运动到锥形盒7顶部时手环2可以脱离滑出。
具体的,如图3所示,锥形盒7侧表壁靠近下端面的部位与第二滑槽16滑动连接,高精度电子秤18左侧侧表壁呈弧形结构,高精度电子秤18下端面靠近左侧侧表壁的部位与引导管9上端面相配合,使得锥形盒7带动手环2运动到引导管9顶部,以便于手环2脱离锥形盒7落到出口腔5内部。
具体的,如图2所示,壳体1内腔前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步进电机8,且第一步进电机8输出轴通过转动杆与锥形盒7外表壁焊接,使得第一步进电机8带动锥形盒7在第二滑槽16内部滑动。
具体的,如图4所示,转动腔6弧形内表壁两侧开设有多个斜推板20,且斜推板20靠近转动腔6两侧圆端面的一侧靠近转动腔6的转动方向,转动腔6弧形内表壁内腔焊接有多个折角铁钩15,且折角铁钩15处于互相靠近的两个斜推板20之间中心轴部位,使得转动腔6转动过程中斜推板20带动手环2向折角铁钩15方向运动,再通过折角铁钩15带动手环2运动到锥形盒7顶部时脱落,以便于自动取出手环2。
具体的,如图1和4所示,壳体1内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步进电机11,且第三步进电机11输出轴处焊接有传动齿轮盘19,转动腔6外表壁通过开设有啮合齿与传动齿轮盘19啮合连接,壳体1内腔前后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10,且滚轮10外侧均焊接有传动齿轮盘19,多个传动齿轮盘19均与转动腔6外表壁啮合连接,使得第三步进电机11带动转动腔6转动,同时多个滚轮10对于转动腔6进行限位。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平板电脑4对于使用者的识别,使得平板电脑4通过主板模块21控制第三步进电机11的转动,再通过第三步进电机11输出轴处传动齿轮盘19与转动腔6外表壁之间的啮合连接,使得第三步进电机11带动转动腔6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腔6内腔中的斜推板20推动转动腔6内腔中的的手环2向折角铁钩15方向运动,使得折角铁钩15在转动腔6转动的过程中勾住手环2的内部环形结构,进而使得折角铁钩15带动手环2在转动腔6内腔中转动,直到折角铁钩15带动手环2运动到锥形盒7顶部位置时,折角铁钩15的竖直端难以勾住手环2,使得手环2通过重力从折角铁钩15上脱离,落到锥形盒7内腔中;其次,通过高精度电子秤18对于锥形盒7的重量进行检测,使得锥形盒7内部的手环2数量得到检测,当手环2数量超过一个时,主板模块21通过第一步进电机8带动锥形盒7向转动腔6内侧转动,使得锥形盒7将手环2丢弃放回转动腔6内腔,直到锥形盒7内腔的手环2数量为一个时,通过第一步进电机8带动锥形盒7的运动,以及锥形盒7与高精度电子秤18上端面开设的第二滑槽16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第一步进电机8带动锥形盒7滑动到引导管9顶部,从而使得锥形盒7带动手环2通过引导管9落到出口腔5顶部的第一识别器902上端面,通过第一识别器902对于手环2进行识别记录后,再通过主板模块21控制第二步进电机901带动第一识别器902偏移,以便于手环2落到出口腔5内部,以便于使用者从出口腔5位置取出手环2;最后,当归还手环2时,通过平板电脑4对归还者进行识别后,使用者将手环2放置到第一滑槽3内部,通过第二识别器1401对于手环2进行识别,再通过主板模块21控制第四步进电机13带动压板14转动,从而使得手环2通过第一滑槽3落到转动腔6内腔中,以便于对于手环2进行自动回收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